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我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6月25日—6月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60余名师生赴奉化区溪口镇壶潭村、鄞州区下应街道君睿社区等地开展了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思政实践教学以现场教学、专题访谈、小组研讨等形式进行。学院党总支书记卢培苗参与了实践教学活动。
壶潭村为浙东抗日根据地之一,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是奉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壶潭村的实践教学中,师生们重走红色古道,寻访四明山深处的隐秘故事,缅怀抗战时期的英雄儿女,在参观壶潭革命事迹纪念馆中感悟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顽强意志。如今在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壶潭村之行让师生们直观生动的感受到那些原本在书本上闪耀的红色精神,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鲜活模样,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下应街道君睿社区作为“浙江省充分就业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和“鄞州区文明社区”,在基层治理和志愿活动等方面取得了示范引领的成效。在君睿社区的基层研学中,师生们先参观社区内的陆氏祠堂(朱凡烈士事迹陈列馆),感悟朱凡烈士短暂而伟大的一生,体会家风传承的持久力量。随后深度走访社区居民和基层社区工作者,学习如何通过基层治理解决民生问题,响应民生需求,撬动居民自治,体验新时代社区治理新范式。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共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君睿社区委员会举行结对共建协议签约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此举既拓宽了思政的基层实践阵地,也为社区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为期两日的思政实践教学,师生们深度实践探索了赓续红色基因的生态文明乡村以及拥抱数智时代的现代智慧社区这两种不同的基层发展模式,既有对触摸革命历史脉搏的震撼,更有对时代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觉醒。此次暑期实践教学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思政育人模式的生动实践,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思政课不仅是课堂上的理论传授,更是脚下的实践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努力成长为有情怀、有本领的奋斗者。”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进一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打造更多“接地气”“冒热气”的思政实践品牌,不断探索创新,深化实践育人实效性。